中天医疗天宓™颈动脉支架临床研究成功入组
作者:中天医疗发布日期:2023-01-01分类:企业动态浏览:526
2022年12月24日,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韩红星教授团队,术者王贤军教授,成功应用中天天宓™颈动脉支架,完成首例颈动脉狭窄治疗。
2022年12月26日,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韩红星教授团队,术者韩红星教授,成功应用中天天宓™颈动脉支架,完成首例经桡路径支架治疗。
2022年12月26日,组长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团队,术者焦力群教授,作为中天天宓™颈动脉支架的发明者,完成支架治疗。
中天天宓™颈动脉支架临床试验研究(NCT05574972)是一项前瞻性、多中心、随机对照、非劣效设计的临床试验,该试验由中天医疗发起,并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作为协调研究者牵头开展。
1. 首例患者入组病例
手术团队:临沂人民医院韩红星教授及团队
术者:王贤军
术前评估
患者男性,54岁,一年前发生脑梗死,复查颈动脉彩超示右侧颈动脉起始段狭窄。术前头颈部CT成像(CTA)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。
手术过程
术中通过右股动脉穿刺,将8F 导引导管头端置于右侧颈总动脉近分叉处,置入保护伞,对狭窄部位进行预扩,依据术中造影结果,患者右侧颈动脉有支架置入指征,经保护伞导丝送入天宓™颈动脉支架,将支架释放于狭窄部位,造影见支架成功置入,残余狭窄程度:6%。
手术小结
天宓™颈动脉支架成功置入,完全覆盖病变,贴壁良好,前向血流通畅,颅内血流明显改善。此例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血管直径差距较大,支架很好地适应了血管直径的变化。
2. 首例经桡入组病例
手术团队:临沂人民医院韩红星教授及团队
术者:韩红星
术前评估
患者男性,72岁,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,伴跌倒。颈部CTA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。
手术过程
术中通过右侧桡动脉穿刺,将6F 导引导管头端置于右侧颈总动脉远端,造影证实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重度狭窄。置入保护伞后对狭窄部位进行预扩,经保护伞导丝送入天宓™颈动脉支架系统,并释放于狭窄部位,支架成功置入,颅内血流明显改善,对狭窄部位进行后扩张,狭窄明显改善,前向血流通畅,残余狭窄:18%。
手术小结
天宓™颈动脉支架成功植入,完全覆盖病变,贴壁良好。支架可经桡入路,通过6F 导引导管顺利释放。
3. 组长单位首例患者入组病例
手术团队: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及团队
术者:焦力群
术前评估
患者男性,66岁,自诉于2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,伴头晕,伴一过性黑朦。头颈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、左侧中度狭窄。
手术过程
术中通过左股动脉穿刺,造影示右侧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,将6F 导引导管头端置于右侧颈总动脉近分叉处,置入保护伞,对狭窄部位进行预扩,送入天宓™颈动脉支架,将支架释放于狭窄部位,造影见支架已成功植入,残余狭窄程度:14%。
手术小结
- 经6F导引导管操作,推送和释放过程顺滑,没有迟滞感觉;
- 颈内动脉远端有一个小斑块,借助良好的径向支撑力,没有进行预扩张,支架直接成形满意;
- 支架成形后,将6F导引导管通过支架,进入颈内动脉直接收伞,过程顺畅,说明借助6F导管的优势和支架内的光滑内壁,无需收伞导管的额外操作;
- 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血管直径差距大,支架很好适应了血管直径变化。